我們所說的寵辱若驚就是得到寵愛或者遭受恥辱都會像受到驚嚇一樣啊。功名榮辱之心人皆有之,對于榮辱,一般人都無法超越,所以總是寵辱若驚。這既是個人欲望心志作用的結果,也是個人渺小脆弱的體現(xiàn)——榮辱,不僅關系著生存是否富足,也關乎生命的質(zhì)量。所以我們難以超越,甚至往往視榮辱超過個人生命。
我們之所以患得患失或者說害怕焦慮,煩惱都是來自于我們來自于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所以老子他在這里就是講的就是我們要更多的就是放下自己人心欲望不止,功名榮辱心不斷,為了生存,我們被裹挾著,也許沒有選擇,但至少可以選擇主宰自己的內(nèi)心:減少欲望,漠視榮辱,不患得患失。這樣,才能活得更灑脫自在,減少內(nèi)心因榮辱而受的驚嚇。懷一份積極的入世心做事,同時懷一份超然的出世心,安頓好自己的心靈,永不失落自我,達觀處世,做到“寵辱皆忘”。其實,榮辱終究是給外人看的,給社會看的,說到底也是一種身外之物,與個人內(nèi)心的安寧幸福無關,與生命的質(zhì)量無關。我們所受的外在羈絆已經(jīng)夠多,生命已經(jīng)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已經(jīng)有太多的驚嚇。所以,不如適當適時放下這些包袱,輕松向前。